讓公主舒舒服服出巡的必備用品:Ergobaby Carrier vs Pognae Hipseat

我們家的小公主愛逛街,每逢外出「巡遊」時大多會變得乖巧合作,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很貪婪地要看盡所有景色。所以媽媽我很願意在這方面的用品上投資,希望攜帶澄澄外出時大家都輕鬆快樂。

「你再係咁我唔睬你啦!」

十三個月大的澄澄很會「搶」別人的玩具呢

自當媽媽後,經常有機會參與有小朋友的聚會。友人間的孩子多是一兩歲,個子矮矮會走路說話,很是逗趣。但這個階段對很多父母來說很是頭疼──孩子能力強了,要擴展自己的疆界了,也想試驗父母的底線在哪裡,所以經常違命。


「你別要再扔東西了!」「你給我站住!」屢勸不聽,爸媽的火來了。「你再係咁做我唔睬你
/唔帶你去街/唔俾你玩……
」現代父母都認為體罰是古老不文明的教法,所以先用孩子喜歡的事來威脅,希望小孩能乖乖聽命。但孩子依然故我,爸媽的怒氣衝上頂點了:「你當我的話耳邊風?你真硬頸!」忍不住要打下去了,事情最終以孩子狂哭作結。


為甚麼孩子總不聽爸媽的勸告?因為他們的話真是「耳邊風」吹吹就
!當爸媽的真是可以言出必行嗎?可以不再跟孩子說話,或是永遠將小孩困留在家嗎?小孩聽過幾次,就知道爸媽沒可能執行這些「懲罰」的,所以漠視爸媽實是理所當然啊。
而且,以「唔睬你」為脅也是不智的。對孩子來說,正是一個「有憤怒不滿時要拒絕和對方溝通」的絕佳示範。你就不要驚訝為何長大至青少年期的孩子經常做出破壞性行為啊,只不過是負面情緒積壓至臨界點,要洩忿而已。


 
沒錯,孩子的管教要從小開始。當小孩做出不理想行為時,爸媽可給予選擇:「如果你再做多一次,那你今天不可以吃糕點/不能玩你最喜歡的玩具。」給予孩子的懲罰要具體,是可以執行的。最重要是父母不能讓「例外」出現;假若犯了,就要讓孩子按爸媽當時的話承受「後果」。孩子在經驗幾次過後,就不會輕易蔑視爸媽的話了。

「都係佢衰,打佢!」


九個月大的女兒,不單能翻身也會坐,扶著家具更可以站立好一陣子呢。懂得站立的她喜歡到處翻爬探索,但因為還不會好好平衡,總是到處跌撞,我們夫婦倆都習以為常。


有時候我們帶她探望外公外婆,在那邊女兒繼續她的「探索之路」,玩玩爬爬一不留神,哎呀,大頭妹頭碰上了木櫃子了。愛惜孫子的外公趕忙抱起寶貝道:「唷,沒事沒事。都係佢衰,公公打佢,打佢!」邊說邊揚手作勢要打那木櫃子,可憐無辜的木櫃當然默不作聲,至於女兒哭喊一番後,痛楚消退了也就不哭。十個月大的小人兒可以自己爬起來站立了!


這一幕平常不過的情景,看在眼裡,我心裡很疑惑:這不是教孩子受了傷就不分青紅皂白找別人碴兒?還是「有仇不報非君子」呢?更何況木櫃是被動的,它若是有感覺,在碰撞間也會痛啊──再打上對方一記,不就是開始了彼此相恨的恐怖循環?撞傷了會痛當然不快,好好哭一場就是了;但將這股憤怒化作攻擊行為投射予對方身上,可以撫平不忿、安慰傷痛嗎?


「我有不如意就是對方的責任
/問題/錯失」──這種帶來關係破裂的價值觀,正是不知不覺間自小被培養出來的。環境污染、家庭破碎、甚至種種自毀性如吸毒等社會問題,都是因為我們不能好好與環境、他人甚至自己相處。


跌倒了,孩子哭了,我會這樣說:「是啊真的很痛呢!哭哭不打緊,媽媽陪你親你。其實,那櫃子也痛,待會兒你不痛時親親櫃子好嗎?」


與人相處,難免衝突碰撞;若父母幫助孩子學會將心比己,化干戈為玉帛,甚至化敵為友,這不是對孩子日後走自己的人生路的最好裝備嗎?

母乳是最好的?


未滿月的澄澄很愛喝奶

懷孕的時候,不論從朋友經驗分享、育兒書本或是醫院講座,都收到這樣的訊息:「母乳是最好的!」母乳是純天然的嬰兒食物,是每一個愛寶寶的媽媽都可以施予的無價禮物。當時天真的我,立志餵哺母乳,以為到時只要將乳頭湊過寶寶嘴邊,嬰孩靠著本能,就自然會啜飲了吧。


女兒出生後,有一個星期的時間,我都堅持餵母乳,但怎樣努力都不成功,女兒餓得哇哇叫也沒能喝上一口奶。因怕她不願費勁吃母乳,所以我們沒有用奶瓶餵女兒喝奶粉。每次餵哺時間到了,我都很害怕,因為她咬得我乳頭破損,但為了「當一個好媽媽」,咬著牙關流著淚繼續嘗試。媽媽痛死了女兒也吃不到奶,多是母女摟作一團大哭作罷。

 

「只要媽媽不放棄就會成功!」「媽媽要給寶寶最好的!」我一次又一次嘗試,一次又一次失敗,女兒最終因喝奶不足導致體重過輕入院。



痛定思痛,到底甚麼是「最好」呢?我是否被所謂「好媽媽」的期望沖昏了頭腦?每天讓女兒餓著,被一個哭得歇斯底里終日以淚洗臉的媽媽抱著,這對她就是「好」嗎?孩子早在母腹中已能體會媽媽的感受了,給予寶寶一個情緒穩定、心情愉快的媽媽,讓她明白這個家庭是歡迎自己的,對她的成長不是更重要嗎?

吃飽了就睡得香甜啊~
為了母女的共同福祉,我決定承認失敗,轉投「奶粉媽」的行列。這才發現,女兒吃飽以後,睡得特別香,老是哭鬧的小魔怪變成可愛無比的小天使了。


父母「為孩子好」所做的事,從孩子的視角來說,可能是荒謬的。孩子沒有生下來就是魔怪的;那些變成魔怪的,都要怪父母沒有摸著孩子真正的需要啊。

驚天動地的半晚

一般來說,澄澄在早餐後需要小睡一至兩小時才吃午飯。但今天不知怎的,愛玩的她老是不願睡。抱她哄她睡吧,嘩嘩嗚嗚;放她上床讓她自己睡吧,嘩嘩嗚嗚;搖她讓她自己吮奶嘴吧,嘩嘩嗚嗚……躺在床上靜了幾秒,又爬起來站在床欄邊遞奶嘴給我笑著,收回奶嘴又指著要然後嘩嘩嗚嗚,著她躺著她照做了吮了吮奶嘴又拔出來然後翻起身,同一套戲碼又上演了……在無盡的重複看似輪徊的無望下,唯有抱她出來任她玩吧。

到了下午,睏倦得不得了的澄小姐東指西指「唔知想點」,在媽媽努力哄睡下,只小睡了半小時!唉,當高能量寶寶的媽注定是忙碌的。
IMG_4560
然後就這樣一直到傍晚,吃過晚飯後不久,小公主左鬧右鬧情緒很差,我知道她實在累了。才晚上八時許,揹著她散步時,不知不覺她就像個可愛娃娃般,閉上眼睛甜甜的睡著了。

女兒睡覺,就是她天使的時候,媽媽的歡樂時光。假如你家有高需求寶寶,我想你一定會同意這話。

但與高需求寶寶一起生活,故事絕不會這樣簡單乏味就完結的。九時許爸爸回家了,正享受兩口子難得的談心時間,忽然小寶貝「嗚嗚」啜泣起來──啊啊,媽媽來媽媽來了。寶貝不想要奶嘴麼?好媽媽抱抱。抱到客廳沙發坐下好哼唱著搖搖澄澄吧,怎知,她似乎越來越生氣,才吮了幾口奶嘴就哭喊幾聲然後又吮吮喘息再來呼叫……換爸爸抱吧?跳著舞步搖她吧?在她耳邊模仿海浪聲吧?橫著抱?豎著拍背?

怎樣都不能安撫澄澄,她還尖聲大叫起來,狀甚痛苦,開始懷疑是不是鬧肚子疼?身體哪兒不舒服嗎?IMG_4547

鬧了大約一小時吧,爸爸想要不要乾脆將她放到小床上試試看?甫放下,哭聲戛然而止,安靜地睡了。那一刻,我與爸爸對望:這般大吵大鬧只為堅持在床上睡嗎?好一個驚天動地的小人兒!我們這半晚不算白過了,因明白了我倆的女兒長大了要影響世界的!

 

到了早上,媽媽才發現,澄澄的頸項手臂小腿都有好多大蚊子叮咬的痕跡。疑團解開了──原來,昨晚她被蚊子叮,癢得難以入睡,所以發脾氣啊。

但無論如何,我看澄澄以後還是要當驚天動地的大人物。嘿嘿。

 
 

流感初體驗

剛為澄澄慶祝一歲生日後不久,小人兒患上了流感,可說讓媽媽初次體驗兒女生病時的苦況。

星期六晚從友人家探訪回來後,澄澄吃晚飯時已有點咳,爸爸正奇怪是不是飯粒太大難吞嚥。到半夜時分小人兒老是哭鬧驚醒,摸摸額頭好燙啊,拿來溫度計一量:啊,發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