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孩子的初心:台北萬華親子館

「大家好,我係今天的主角Gigi。」小妮子澄澄幼嫩的童聲響起,然後一頭黃色小狗布手偶從布幕舞台探出頭來。「我係Gigi的朋友黑仔呀。」頭等艙爸爸跟著為另一頭狗玩偶配音。孩子自己編導的一分鐘小劇場上演了。

這兒是繪本教室,除了有一座小舞台讓小孩講故事,四周都是兒童小沙發和編排整齊的繪本。最棒的是,有不少繪本上面同時刻有點讀字,並且備有點讀筆,讓視障人士也可享受繪本的世界。細心的小節安排,讓人有點感動。

在繪本室外邊的探索區一角,還有一個小小的工作人員諮詢櫃台,讓家長可以趁小孩忙著玩自己可以稍為喘息時,詢問遊戲或教養的問題,尋求社區幫助。頭等艙爸爸一語中的:「這兒設計的角度是以教育出發;但香港是以醫療角度來運作的。」

剛踏進來這家台北面積最大、擁有戶外空間,位處青年公園游泳池旁邊的萬華親子館,心裡有點激動:怎麼有這麼多種類的貼心玩意?每個空間有清晰的建議年齡標示,可以想象得到的玩具種類都有:角色扮演、塗鴉黏土、Lego積木、戶外步行車、室內滑梯、木製玩意……

相比香港,記得自己當上新手媽媽時,經歷過好迷惘疲累的階段;那時的幫助,除了朋友,就是帶寶寶施打疫苗到健康院報到時面見的護士姑娘。香港康文署的兒童遊樂室,裡頭玩意極度單一,全是塑料包軟墊的大肌肉玩具而沒有其他,就是避免受傷或管理的麻煩;反正醫療角度就是「修整」那些「有問題」的孩子,精力過盛?就給一間房讓他們「放電」其他就別管。而且,那些真的只限兒童遊樂而已,爸媽的參與,頂多是拿著手機叫孩子看著鏡頭拍拍照而已。

至於台灣,這類市政府資助的免費遊樂場所命名為「親子館」,已說明重點:鼓勵爸媽與學齡前(preschool)孩子一起探索和遊玩,藉此促進親子間的了解和關係。親子館入口除了有鞋櫃和置物櫃,還有一個小小的「哥哥姐姐休息間」,場內規定,親子館只能讓還未上小學、六歲或以下的小孩使用的。

在相對安靜的繪本室外邊,有嬰幼童3歲以下的爬行探索區,放置了不少大型的體感玩具,有很多「煮飯仔」的模擬場景工具,也有玩具車和訓練小肌肉的小玩意,全都放在小孩可自主拿取的位置,並以圖片標識位置,類似蒙特梭利主張的開放式擺放法,方便孩子自己收拾。

另一角落是3-6歲的建構區,除了有大型塑膠積木外,還有桿子和小機關;澄澄便自行組裝了一個幼兒跨欄加平衡木的挑戰裝置,有不少小孩子都來一試身手呢。旁邊則是感統體能區,就是室內小滑梯和傾斜步道,鍛練小孩的大肌肉。

穿越彩虹閃燈的感官「松鼠步道」,左邊是適合較大孩子、4-6歲的木藝玩意區,有很多木製的球或拼圖積木,讓孩子認識科學原理和發展邏輯。

往右邊走,是民俗手創區,有台灣古早味甚濃的木條彈珠台,在地文化遊戲區內,有仿製古式小木屋和燒柴的灶台,還可以到廟裡扮著求籤。玩意旁邊還有貼心提示,說小朋友不知道甚麼是柴燒的話可以問阿公阿嬷。雖然不一定認同占卜或喝青草茶的習俗,但在這兒,深深感受到,那份對傳統文化的愛護和尊重,讓孩子的成長有根。

古早童玩區對著就是偌大的戶外遊戲空間,在前台借一個灰色的布鞋袋,將鞋子揹到那邊穿上就可以進去。三歲的一少爺甫進去就鑽入一台車,呠呠呠呠那樣當上小司機,除了地面劃有斑馬線交通燈,帳篷下面還有一個模擬加油站呢。六歲的澄澄就試了那台只能直走的競賽踏步車,上上下下踩動蠻有趣的。天氣炎熱,玩的人不多,但場地有輕量灑水系統,幫助戶外的人降溫。戶外間另一邊還有吹氣彈床,以及附設玩沙工具的沙盤枱。

從戶外空間走回室內,那是美藝創作區,有塗鴉牆、黏土和手工玩意,不單訓練小孩的小手肌,也可培養他們的專注力。繼續往內走,是3-6歲大孩子的探索區,除了有規模比較大的「煮飯仔」工具台,裡面讓我發現滿有溫情、手工縫製的「布炒蛋」和「布漢堡扒」!另一邊還有角色扮演區域,有不同款式大小的公主裙或戲服可供借用,讓小女孩美美的拍照啊。這兒也有交通道路、火車路軌和小一點的Lego積木,男孩子握著一台車嗚嗚嗚就夠消磨半天。

最盡頭是0-6歲的情緒空間,有很多造型有趣的小屋,提示牌指那是讓親子家庭獨處的小空間,希望親子間有更多對話時間,還邀請家長「請您跟我們一起聽見孩子的情緒」,很是溫情。裡頭有很多小孩喜歡的裝置,例如閃燈、多面鏡、開燈按扭和沙發軟墊,澄澄最喜歡待在裡面甚麼都不做就是躺卧,一少爺就喜歡在那個好像大碗裡頭坐然後旋轉……

在特殊學校任職的爸爸說出他的觀察:「這跟我學校裡的OT(職業治療)設置很相像啊。」放在這個小角落,親子可免費進場,那些「專業硬件」對一些有需要的家庭來說,不再是遙不可及、高不可攀了,而是社區生活的一部分罷了。

這所親子館裡的遊樂設施,在香港也不是說沒有,但一般都是私人營運,家長要付費才能享用。香港政府只是喊喊「鼓勵生育」的口號,可說是「窮得只剩錢」;台北市府卻是身體力行,用心營造「育兒友善」的社區環境和氛圍。

細心觀察親子館設施,看得見設計是真正以「孩子為本」,甚至感受到那份愛孩子的初心——不就是放下大人的框框,單純希望小小孩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嗎?

Author: 蘇小菲

挺著大肚子還樂於東奔西走的記者媽媽,她的世界在女兒出生後翻天覆地,毅然辭職歸家糊里糊塗當上全職媽媽,開展五味雜陳的「頭等艙」育兒生活。

Leave a comment